留声南航:聆听南航故事感受精神华体会- 华体会体育官网- 体育APP下载

2025-08-18

  华体会,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体育,华体会体育APP下载2025年暑期,“留声南航”实践团队开展校史寻访活动,采访了多位南航教师,聆听他们的故事,呈现建校七十余载来航空报国精神的传承脉络,感受南航精神。

  杨一栋教授1936年生于浙江绍兴。他的童年经历战乱,日军炸毁了他父亲任教的学校,全家被迫逃难。这段经历让他深刻理解国家强大的重要,也埋下了“航空报国”的种子。

  1956年,成绩优异的杨一栋被保送到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南航前身),从此与南航结缘。作为南航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核心建设者,他亲历了学科从最初只有一门课,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他深知学科能入选“双一流”,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杨教授一生倾心科研与育人。他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并获奖。69岁时,他临危受命,用一年时间完成了《舰载机着舰引导与控制》教材的编写,为飞行员培训打下基础。70岁那年,他亲赴西安试飞院,为舰载机飞行员授课,首创动画演示,生动讲解着舰如同“刀尖跳舞”的精密控制。令他骄傲的是,2012年辽宁舰首次着舰的5名飞行员中,有4位曾是他的学生。退休后,他依然笔耕不辍,担任博士生督导,坚持编写著作。

  采访中,杨教授对南航学子提出三点期望:重视实践,“工科学生不能只会敲键盘,换保险丝、焊电路这些基本功不能丢”;勇于创新,“我的硕士生能提出新理论,你们更要敢于突破”;坚守情怀,“我见过国家落后的苦难,你们要让中国航空永远挺起脊梁!”杨教授用一生诠释了“不忘国耻,航空报国”的誓言。

  李树森老师1988年进入南航,从钣金工做起,现任装配车间主任兼钣金车间主任。他技术精湛,解决过许多生产难题,带出了不少骨干。

  谈起南航的变化,李老师感触很深。他回忆1988年初到南航时,学校只有明故宫校区一个小地方,办公大楼仅三层楼高,楼前的足球场草皮稀疏,踢球时尘土飞扬。如今,南航已拥有四个校区,教学楼、宿舍楼、行政楼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软件实力上,从专科院校发展到拥有众多院士和高级人才,他深知这离不开每一位南航人的付出。

  让李老师最自豪和难忘的,是学生们对他的认可。他教过的学生,无论是南航本校的,还是外校甚至留学生,都曾在黑板上自发写下“最好的老师”、“爱心”、“奋斗”、“正能量”等评价。李老师觉得,每个学生都很优秀,尤其是看到他们能在短短两天内,在没有专门训练的情况下完成錾口榔头的制作,他觉得“挺牛的”。这份师生间的双向奔赴,是他工作的最大动力。

  范祥涛教授2004年入职南航,曾任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二十年来,他始终坚持站好三尺讲台。他说:“当老师要一生的去努力,争取做一个好老师。”

  范老师见证了南航的快速发展,印象最深的是学校有三个学科(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双一流”。他认为这不是偶然,是学校多年积累和国家对航空航天技术需求增长的结果。

  在英语教学上,范老师不断探索。即使教授航空英语阅读时遇到不熟悉的专业知识,他也边教边学,陪伴学生成长。他特别强调国际化视野。关于留学生教育,他认为核心是“培养朋友和贸易伙伴”,而不仅仅是培养顶尖人才。他注意到近年来留学生到课率和课堂纪律明显改善。同时,他也鼓励中国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关注国际局势,拓展视野。

  通过采访杨一栋、李树森、范祥涛三位老师,“留声南航”团队深入了解了南航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上的故事。从建校元老的报国情怀,到技术工匠的实干精神,再到教育者的开放视野,这些鲜活的记忆共同构成了南航厚重校史的一部分。看着老照片,回顾重大变革,队员们深感南航发展的不易,也更坚定了作为南航学子,传承精神、贡献力量的决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东方财富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A股牛市二阶段,非银继续战略底仓!后面主要担心慢牛变快牛,关注市场何时加速

  最新!中国留学生向澳男婴泼热咖啡,作案原因疑为签证延期遭拒!警方引渡受阻

  语文数学“上难度”,英语“大换血”!看完中小学教材变化,北京家长坐不住了...

  王晶再曝港圈秘事:谢霆锋张柏芝线岁罗志祥近况曝光!去国外开演唱会和粉丝击掌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QQ:1234567890

Copyright © 2012-2025 华体会- 华体会体育官网- 华体会体育APP下载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