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丨走近全国自强模范感受身边榜样华体会- 华体会体育官网- 体育APP下载
2025-08-22华体会,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体育,华体会体育APP下载今年8月11日是第16个“全国肢残人活动日”,主题为“自强、健康、同行”。
今年,福建有6人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其中3位为肢残人士:患小儿麻痹症的许志杰,打造“无障碍综合体”帮助残障伙伴平等融入社会;高位截瘫的郑鹏,在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项目上勇夺两金两银;失去右臂的林连生,带动140多户乡村残障家庭脱贫致富。
从知命不惧到勇于挑战,从个体奋斗到引领群体,从街巷社区到国际舞台,残疾人用自身的奋斗故事不断拓展自强精神的时代维度,进而留下对生命价值的独特认知—肉体或有缺憾,但精神永立。
近日,记者赴厦门、泉州、莆田等地,走近全国自强模范,感受身边榜样、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厦门集美区,有个残疾人特别的“家”,名叫“尚萌基地”。8月12日,记者走进尚萌基地,看见大厅正面墙上红底大字写着:“成就残障群体实现人生更高价值。”令人眼前一亮。
“这里办公、住宿、康复、文化等场所一应俱全。”全国自强模范、尚萌集团董事长许志杰介绍说,创办的初心是想让更多残友在这里实现“安居乐业”,因此所有空间布局及设施设备都从便利残障人士的角度进行设计。
“90后”许志杰出生于莆田农村。他的人生,一开场就是“困难模式”:一岁多时,因一场高烧落下了小儿麻痹症,此后开始与腿脚不便的生活作斗争。
“历经8年的康复治疗,我终于重获行走能力,但和健全人还是有很大差别。因为走路姿势‘特殊’,从小饱受异样的眼光。”许志杰说。
然而,许志杰并不因身体缺陷向命运低头,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学习,2008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大学软件工程系。
4年的大学时光,不仅拓宽了许志杰的视野、增长了才干,更涵养了精神。“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教会了我永不停歇的生命态度。”许志杰始终铭记厦大校训的深意。
毕业后,许志杰进入一家央企,在技术部门工作。但是过于安逸的工作让他感到缺少自我追求,于是,许志杰在2014年决定辞职创业。
“努力,让自己遇见更好的自己。”几年间,许志杰先后做了许多项目。虽然一路坎坷,但因恰逢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浪潮,加上自己肯努力,许志杰的事业越做越大。
2019年,许志杰迎来“而立之年”,他开始思考如何为残友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他创办了尚萌科技公司,“尚萌”寓意在残友心中寻找高尚的种子,并助其萌发。
为此,许志杰积极投身公益助残活动,与大型国企合作开展针对聋哑、自闭症残友的助残洗车项目,联合社区设立爱心洗车驿站,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
但许志杰发现,许多残友仍然难以迈出走出家门的那一步,原因在于残疾人友好型社会尚未建立。“无障碍出行交通方式的缺失和不完善会导致出行不便,企业无障碍通道设施、配套的缺失也会让残友在上班路上心生退意。此外,相对于企业的大多数职工,残友只是其中极少数,来自同事的每一个异样眼光,无论好坏都会给残友带来一定的压力。”许志杰说。
如何搭建一座让残障人士平等主动融入的桥梁?2020年,在政府与社会力量支持下,许志杰带领团队在厦门集美打造占地1.6万平方米的尚萌基地,楼下智能办公区,楼上无障碍公寓,辅以营养餐厅与复健中心,构建起“培训—就业—康复”全生态链,实现残友集中式“安居乐业”。
“我们提供电商客服、数据标注、图像处理、视频剪辑等多元化就业岗位,帮助残友掌握新技能并获得稳定收入。”如今,尚萌基地已累计培训3000多名残疾人,500多人已正式签约入职,人均月收入达4000~6000元,部分优秀员工突破2万元/月。
“距离米兰冬残奥会开幕已不足200天,我和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队员正厉兵秣马、全力冲刺。目前刚完成夏训,接下来还要换地备战。”8月16日,全国自强模范、中国残奥越野滑雪男子坐姿组运动员郑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自己的近况。
郑鹏的一夜成名是在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上,当时他取得了2金2银的好成绩,分别为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坐姿组)金牌、越野滑雪男子短距离(坐姿组)金牌、越野滑雪男子中距离(坐姿组)银牌、越野滑雪混合接力4×2.5公里银牌。
郑鹏出生于莆田农村一个普通家庭,从小随父母前往深圳打工生活。父母起早贪黑卖油条、豆浆,郑鹏偶尔也会帮帮忙。为生活奔波的艰辛铸就了他吃苦耐劳、懂事坚韧的性格。
然而,命运的重击在2011年突然降临。19岁的郑鹏在机械厂实习时,因同事操作不当,他被升降机砸伤,致使双腿瘫痪。这一残酷的现实令他陷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他将自己封闭在家中长达4年,沉浸在痛苦与绝望的深渊。但父母的爱给了他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他决心走出家门,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
命运的转机悄然而至。2016年5月,一位残友邀请郑鹏一起参加在长沙举行的全国首届轮椅马拉松体验赛。这是他受伤后第一次出远门,和朋友们一起,他一口气比完了5公里的赛程。这次旅程不仅让郑鹏发现了自己的潜能,也见到了体育世界不一样的精彩。
在这次比赛中,郑鹏被国家残疾人越野滑雪队教练付春山看中,由此开始他的冰雪运动生涯。试训中,付春山发现郑鹏的身体条件和技术类型很匹配越野滑雪项目,更重要的是他悟性高,训练刻苦认真,是个可塑之才。
郑鹏加入北京市残疾人越野滑雪队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他自幼在南方长大,从未见过真雪,而且下肢无知觉,训练时频繁摔跤,身体伤痕累累。但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训练,不断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障碍。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郑鹏入选国家队;2018年,郑鹏在平昌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坐姿15公里比赛中获得第四名,创中国在冬残奥会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
2022年3月6日,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坐姿组)比赛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进行,郑鹏迎来了冰雪生涯最重要的一场比赛。
18公里的赛程分6圈,上坡、下坡、直道来往交替。郑鹏抬起双臂,划出一个个有力的扇形,驱动雪板风驰电掣地前行,远远看去他的动作恰似飞鸟展翅,收臂滑行下坡,又似猛禽在俯冲。
“加油,郑鹏!”临近终点时,观众的声浪骤然响起,郑鹏俯身、挥臂,计时器定格在43分09秒2,他以明显的优势摘得金牌。
3天后,郑鹏又在越野滑雪男子短距离(坐姿组)比赛中拿下自己在北京冬残奥会上的第二枚金牌,成为冬残奥会历史上首位独得两枚金牌的中国运动员。
“4年前的遗憾终于得以弥补,为国争光的梦想也在那一刻圆了!”回忆起来,郑鹏仍然十分激动。
遗憾、汗水、梦想、荣耀……冰雪运动重新定义了郑鹏的人生,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郑鹏奋力拼搏、超越自我,奏响了一曲别样的生命赞歌。
从泉州市区出发,驱车沿334县道一路向北,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最终到达海拔800多米的南安市向阳乡。
“今年收成比往年好,农产品质量也不错,可以卖出好价钱。”8月17日,记者走进福建昭惠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向阳基地,全国自强模范、该公司负责人林连生和员工们正忙着采摘、打包,将新鲜的丝瓜、包菜、南瓜等农产品装上车,大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47岁的林连生,是土生土长的向阳乡卓厝村人。不幸的是,7岁时因误触高压电,他失去了整条右臂。年幼的伤痛始终伴随着他的成长,他自卑过、失落过,也彷徨过。但是他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于是他克服困难积极求学,取得本科学历后走向社会。他当过印刷工、跑过保险、摆过地摊、开过澡堂,还在乡村开起杂货店,磨炼出强大的生存能力。
2006年,林连生通过考试应聘为向阳乡残疾人联络员。走村入户时,林连生发现不少残疾人因身体受限,不敢迈出外出工作的那一步。于是,他心想:何不创办农业合作社为残疾人谋划一条出路呢?他跑遍了各个村,一次次登门、一户户说服,经过大半年召集到12名残障人士,并凑足启动资金。2011年10月,林连生创办了全省首家残疾人合作社——山夫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但是这12名社员大多都没耕作经验。”林连生说,为此他们专程向经验丰富的老农学习,到兄弟县取经,大家齐心协力奋斗,山夫合作社渐渐走上正轨,短短一年内社员就由12人增加至68人。
在林连生的带领下,合作社成员克服了资金、技术、天灾、市场等困难,在注重产地建设的同时,也着力开拓市场,努力扩大销售规模。
2014年,福建昭惠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实现“造血式”扶贫。2015年,林连生还创办农业电商平台,线上销售鲜活农产品。随着市场开拓的深入,山夫合作社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逐步创立了多个品牌。
多年来,林连生奔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但他始终坚守初心,扎根乡村,为民发声。
2020年,林连生发起成立向阳励志研学园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当地乡村民俗文化、农业资源开发励志讲学、红色教育、传统文化、农事体验等项目,2022年该基地被列为省级研学基地,辐射带动200多户农户增收,受益500多人,带动多名残疾人就业。
成为福建省、南安市政协委员后,林连生以“脚下沾泥”的心态倾听群众心声,积极做好政策“传声筒”、群众“代言人”,“林连生委员联系点”还成为向阳乡政协委员联络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平台。五年来,他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残疾人就业创业等主题撰写提交20余篇提案和社情民意报告。
“挑战单手耕地”“教大家做笋干”……今年来,林连生带领团队打造《阿生与小黑》系列短视频,他与残疾朋友一起出镜,讲述残疾人凭借勤劳和智慧开辟致富路的故事,已获得10多万次点击量。
“接下来,我将依托合作社、向阳励志研学园等平台,并借助新媒体手段,不断拓展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助力每一位残疾兄弟姐妹活出尊严,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林连生表示。
我省有残疾人22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5%,涉及近800万家庭。放眼广袤八闽大地,残疾人以他们独有的姿态,活跃在工业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条战线上,以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百折不挠的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绘就了新时代的温暖画卷。
残疾人事业被誉为“春天的事业”,残疾人追梦的翅膀,离不开全社会善意的托举。
扶残助残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福建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落实助残惠残政策,持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关爱服务体系,积极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努力让每一位残疾人活出精彩人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广大残疾人不等不靠,积极学习、努力生活、融入社会,用汗水书写了一个个“人生不设限”的传奇。
残疾人实现梦想,离不开整个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如何让残疾人共享科技红利、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全省各地不断优化扶残助残举措,研发出了一系列更科学、更智能化的残疾人辅具。特别是福建省“数智辅具”云展厅上线,其中展出的柔性康复手套、仿生灵巧手、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多功能移位机等备受瞩目。这一项项硬核科技的应用不仅“智能感”满满,而且“人情味”十足,让越来越多残疾人享受到科技发展的红利。
化“碍”为“爱”,让幸福生活更“畅行”。2024年底,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残联共同推动我省医院院前医疗急救系统落地,部署无障碍呼救功能,2025年2月全面推广至71家急救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急救中心无障碍呼救功能全覆盖。从方案落地到见效,福建在残障群体的保护上既有速度又有精度。
在感受温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残障人士仍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一是就业率与就业结构有待提升和优化。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仍有约半数处于工作年龄段的残障人士未能就业,且就业也多集中在传统服务行业,还存在城乡就业失衡等问题。二是当下科技助残还处于起步阶段,难点多、投入大。在具体实践中,科技助残存在“两张皮”的情况,高校或科研机构在研究,企业也在探索,但是科研跟产业的衔接不够紧密,产业发展也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导致部分助残科技产品价格过高,收入普遍较低的残障人士望而却步。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凝聚起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社会各界应当携手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更加友好的环境。政府应当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和福利;企业应当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创造更多适合残疾人就业的机会;社会组织则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和支持。而每一个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关爱与温暖。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