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民华体会- 华体会体育官网- 体育APP下载伯伯当老师是怎样的体验--健康·生活--人民网
2025-10-06华体会,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体育,华体会体育APP下载
“红薯大王是怎样炼成的?”“土豆怎么才能从5元一斤变成498元一斤?”“农民家庭艾灸养生保健如何做?”“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谁来守护?”……
“给农民讲课就和在村里工作一样,工作得接地气,讲课更要贴实际。”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六间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全锦说。这名95后青年用快板将复杂的电商实操融入农民听得懂跟得上的节奏,获得了第三届(2025年)农民教育培训教师说课大赛全国总决赛说课项目特等奖。
作为大赛主办方的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中央农广校”),其建立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对农业科技普及的迫切需求。那时候,有着“铜头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之称的农广校教师,顶烈日、冒风雪,蹬着自行车奔波在乡间土路上,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农业技术。面对农民的疑问,他们用最朴实的语言,一遍又一遍地把技术讲透。饥一顿饱一顿是家常便饭,揣着两个馒头就继续赶路;偶尔遇到不理解的声音,他们总是报以微笑,用真诚和耐心化解隔阂,用专业和坚守赢得信任。
时光流转,当农广校教师开着载有投影播放设备的“科技直通车”驶入村庄,当收音机里传出的农业技术讲座声回荡在农家院落,当观看电视屏幕上播放的农业节目成为农民日常,当指尖轻点就能通过手机获取优质农民教育培训资源……从“大喇叭”到“小屏幕”,从面对面授课到线年来,农广校始终与亿万农民同行。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像王全锦这样的青年教师加入,农民教育培训的新业态正加速形成——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丰富全面的课程内容、生动实用的教学方法,让知识的传播突破时空界限,直抵深入浅出讲真知的农民教育培训内核。
“我是深耕养殖业25年的畲乡‘女猪倌’,手把手教你建猪场。”浙江省景宁舍里栏间家庭农场农场主毛荣利立足于田间学校,开设了新手养猪巧避坑等6门课程。
“2023年初出校园、入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第三师分校,我从一个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注重实操教学的农培新兵。”3年来,蒲文静深入团场连队,带领许多农户完成从不敢面对镜头到熟练带货的转变。
“第一次下田间地头,我穿着裙子和高跟鞋,被大家取笑,但爱美是我的天性,做农业我也要把美的这种特色保持下去。”从外企“白领丽人”转型投身农业的上海闽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渠雯,将美学融入农民教育培训,创新“研学+劳动教育”模式,年均培训农民及学生超5000人次。
“我在做饭的时候都在练习,切菜的节奏就是讲课的节奏。”说课项目特等奖获得者、黑龙江农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董路分享了她独特的备课心得。这名做过20年记者的教师,将新闻人的敏锐观察力和讲故事的能力带入农民教育培训,走出了一条从记录者到传授者的转型之路。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高素质农民是的一支重要人才队伍。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则离不开高水平师资。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与普通教育不同,农民教育培训老师往往不是“从校门到校门”的理论型人才,而是兼具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专家。
68名总决赛选手从来自全国各地的75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平均教龄7.45年、平均年龄36.5岁。他们中既有深耕生猪养殖25载的“老专家”,又有初探农民教育培训的00后“小师傅”;既有农广校体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专兼职教师,也有扎根田间的“田秀才”“土专家”;既有坚守讲台数十年的老教师,又有从外企高管、媒体记者转型的新力量。
“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是一项有情怀有温度的事业,而老师正是这项事业的播种者和引路人。”中央农广校工作人员说。这些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老师,共同绘就了农民教育培训的生动图景。他们用各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肩负起培养高素质农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使命。
如果说多元化的老师队伍解决了“谁来教”的问题,那么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则回答了“教什么”这一核心命题。
此次总决赛选手根据乡村发展—技术、乡村发展—经营管理、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综合素养五大课程,带来农作物营养管理等传统农技,以及国学、思政、“三农”短视频运营、农业保险与金融知识、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文明婚嫁等紧贴时代脉搏的内容。来自陕西省岚皋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的95后助理农艺师粟媚沁子感慨,现在的课程更加注重实用性,真正契合农民需求。
增收致富是农民最朴实的期盼,也是本次总决赛选手们着力破解的课题。从生猪养殖到小麦除草,再到棉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从农产品品牌取名攻略到市场营销4p产品(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再到乡村资源融合升级;从和美庭院生态变现到三步走打造乡村网红民宿,再到农业研学项目开发运营……选手们从农技提升、产业升级、乡村改造等多维度,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
尽管课程内容各异,但科技赋能成为共同亮点。如何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0余名选手通过短视频、直播助农相关课程给出答案。说课项目特等奖获得者、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实惠农机专业合作社副总经理齐叶叶在小麦植保中引入无人机技术,手把手教学无人机实操。粟媚沁子在乡村改造课中注入AI智慧,将“千篇一律的大白墙青砖瓦”设计升级为各具特色的智慧方案。
“东道主”选手、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农广校)高级农艺师周蕾对科技赋能深有体会。她2023年参加过首届大赛,凭借课程《短视频拍摄与编辑》荣获三等奖。今年她以全新课程《农村电商短视频AI全流程实战》斩获说课项目二等奖。“新课程是对之前课程的深化和升级。”周蕾介绍,其所在的山东省农广校农村电商讲师团队,已开发出覆盖开店、直播、短视频的系列AI课程。过去农民拍摄的带货视频相对简单粗糙,“现在借助AI工具,他们能设计出完整的视频脚本,系统展示产品产地优势、品种特点等,视频质量和传播效果显著提升”。更令人敬佩的是,周蕾在2021年至2023年间连续举办9期免费短视频培训班,培训学员近千名。农妇牛庆花依托她的电商技能指导,一步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
中央农广校人才开发处有关负责人指出,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早已突破单一农业生产技术传授,拓展至经济社会全领域。这种以科技为引擎、以实效为导向的教学内容革新,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力。当新时代农民既精通传统农技,又掌握市场运营,还能运用最新科技工具,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农业强国的美好蓝图正加速变为现实。
“孩子看到我面对着小麦备课,说‘妈妈你在和小麦对话’。”说课项目一等奖获得者、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聊城市分校高级农艺师宋月凤说,农民教育培训老师就是要学会和农作物对话,和学员对话,听他们的话、说他们的话,才能把课真正讲到他们的心坎里。
“讲农民听得懂的语言,练农民学得会的实操。”王全锦道出了“怎么教”的精髓。教学方法的革新,推动着课堂从“单向传授”转向“双向互动”,让农民真正从“听会”转向“学会”,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生动的教学形式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村里的土豆从5元一斤的食材,变成50元一斤的土豆采摘体验,再变成198元一斤的土豆实验加工,甚至可以变成498元一斤的土豆亲子派对。”说课项目二等奖获得者、浙江省九桥旅游发展(湖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鸳鸳的课堂像一场游戏闯关。她让农民学员抽取写有乡村资源的小球,投入对应的自然、人文、产业、空间四大“资源桶”,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乡村资源产品化知识。说课项目一等奖兼优秀微课项目特等奖获得者毛荣利将25年养猪经验总结成顺口溜:“养殖环保三件套,干湿雨污分区妙……”朗朗上口的句子让农民轻松记住猪场合规选址的关键技术要点。
实操演练让技能落地生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代表队进入总决赛的3名教师都是90后,虽然授课经验不及老教师,却以扎实的实操教学脱颖而出。新疆兵团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第十师分校教师牛平获讲课展演项目特等奖,他将枯燥的土壤采样转化为一场探索之旅。“随便挖点土不就行了?”面对农民学员的疑问,牛平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展示上节课各小组的检测数据:相同地块的养分含量竟存在显著差异。他逐步揭示问题根源——采样操作不规范。随后,他通过环刀使用示范、四分法实操等环节,让农民学员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科学种地的“第一把钥匙”。蒲文静的说课项目一等奖课程《农产品电商直播实践技能》,直面南疆少数民族农户的语言障碍和市场困境。她采用“双师双语+模拟直播”模式,教授农民学员从话术设计到设备操作,最终实现独立开播。蒲文静笑言:“只有亲手操作,才算真正学会。”
教学时空的延伸更进一步保障了学习效果。周蕾和她的团队发现,传统的4课时培训难以让技能真正内化,于是开创了训练营模式。通过持续一个月的每日陪练指导,农民学员从不敢拍到实现日更视频,甚至借助AI工具分析热点视频,创作出爆款内容。这种模式已从公益项目发展为受邀赴外地授课的成熟体系。获得说课项目特等奖的江苏省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李晨颖,在民宿设计课后持续跟踪农民学员的运营数据,建立成长档案,通过云端课程更新和线上指导,促进培训成果持续转化。她的课程已带动100多个特色民宿落地,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500万元。
这些创新教学方法背后,是对农民学习规律的深刻把握。当知识通过游戏变得有趣,当技能通过实操变得扎实,当学习通过陪伴得以延续,农民教育培训真正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从初赛到总决赛的7个月赛程,成为老师们淬炼教学能力的熔炉。正如中央农广校常务副校长宋聚国所言,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有力推动了农民教育培训师资教学能力水平提升。而这一切最终将惠及千千万万的农民学员,让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理念真正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
大赛落幕,但为农服务的使命永远在路上。老师们带着新的目标重返教学一线:获得说课项目特等奖的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延庆区分校教师刘建霞,计划在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开展更为有效的实践活动;王全锦计划对不同水平的农民学员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实现因材施教;蒲文静计划引入AI工具辅助直播话术设计,让少数民族农户跟上数字时代步伐……这些从大赛中锤炼汲取的智慧,将持续播撒在广袤田野上。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ENGLISH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