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 华体会体育官网- 体育APP下载汽车投资心得:轻松玩转车市
2025-08-12华体会,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体育,华体会体育APP下载汽车整车行业,这一曾以轰鸣的引擎象征人类工业巅峰的领域,如今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烈变革。
作为一名被其整体低估值吸引并深度参与其中的投资者,我也在这一产业中经历了无数企业的兴衰、技术路线的更迭以及市场情绪的剧烈波动,从中获得了深刻的教育。
我们获得了什么呢?我认为,投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华晨中国和长安B都带来了盈利。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中的投资经验和系统性思考才是最大的收获。
整车行业是一个高资本密集、重资产经营的行业。它涉及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个打的工艺。其中,工厂建设、生产线设备、模具开发等前期投入巨大,通常是百亿级人民币的投入。而研发一款全新的车型,同样耗资不菲。于是,高固定成本便意味着这是一个需要规模经济作为门槛的行业。其中,“产能利用率”是企业盈利的一个关键指标。一般情况下,车企的盈亏平衡点通常在70%~80%左右。产能一旦闲置、或需求下滑时,巨额折旧摊销会迅速的侵蚀利润。所以,整车行业,需要投资者关注车企的产能规划是否理性,是否能够深刻的理解市场需求以及制造成本的控制能力是否强劲。
汽车作为大宗可选消费品,需求受宏观经济(比如GDP增速、利率、信贷政策)、消费者信心、政策刺激(比如购置税减免、补贴)影响显著。
行业呈现明显的繁荣与萧条交替周期。作为整车行业的投资者来说,我也想时刻“买在周期底部、卖在周期顶部”,但精准择时难上加难。我的经验是:在行业低谷期,若此时相关公司的估值被过分打压、行业之间竞争异常激烈,或产能开始出清、政策可能转向时寻找资产负债质量优异+舍得分红的公司。我的理由是:1、当你无法看清谁会最终胜出时,能够保持健康资产负债质量的公司,能给你一个资产估值的兜底;2、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汽车公司的净利润含金量及持续性,存疑。但舍得分红的公司,坚持长期分红的公司,真金白银的分红给你的投资收益又兜了第二层底。这里面,近两年来表现较好的上市公司标的有华晨中国、长安B、江铃B等。当然,任何投资,买的便宜总没错,整车企业也不例外。买入时的市值越便宜,对你最终的投资损益越有利!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库存深度”、“终端折扣力度”等这些指标,你很难比较准确的跟踪到。不如放过自己,别在这个细节上自我折磨,转而关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与历年分红情况。
汽车产业关乎大量就业、税收、能源安全、环保等方面,历来是各国政府重点监管和引导的领域。
比如,排放法规(国六、欧七)、油耗限值(CAFC)、新能源汽车双积分、购置补贴/税费减免、牌照限制(如限购城市)、自动驾驶法规、贸易政策(关税、反倾销)等等等等。
比如,虽然汽车产业现在是完全放开的产业,但国家还是对央企、国企寄予厚望的。
比如,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行业竞争的激烈性,也在密切监督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健康状况,并高度重视企业款项的支付情况。
这对我们对整车行业大方向的预判具有重要帮助。例如,现在再判断国产燃油车将崛起并成为未来汽车动力的主流,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汽车产业涵盖了上游原材料(如钢铁、有色金属、橡胶和化工产品)、中游零部件(涉及数万个零部件)以及下游销售与服务(包括经销商网络、金融保险、维修保养和二手车市场)。
整车厂处于核心地位,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尤其是强势品牌),但也依赖于稳定的供应链和高效的渠道。
在此推荐一本书,这本书也是由星球的朋友们推荐给我的,我同样推荐给所有潜在的汽车及汽车供应链行业的投资者。这本书对我深入了解整个汽车产业链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所以,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其竞争力的优劣不仅看自身,也需审视其供应链的韧性、对核心供应商的控制力/合作关系、以及渠道管理能力(包括库存健康度、经销商盈利能力等)。
供应链一旦因不可抗拒因素,如如疫情、地缘冲突等中断,整个汽车产业将无法运转,又或因渠道动荡,比如经销商退网等突发事件,对汽车的销售和品牌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前面说的买入方法,类似于烟蒂股的投资。但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并非不能最终发展成为参天大树。
这里选取了国内的30家上市车企2024年的营收收入情况。20204年,这些车企营收合计2.88万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03.13亿元。
同期,丰田TOYOTA2024年的营业收入为2.32万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为2304亿人民币,销售净利率9.97%。
什么概念?30家上市车企的营收总和,比丰田多了500亿左右,但净利润加起来,大概只有丰田一家的四分之一。
如果剔除上述车企中8家亏损的车企,则盈利的22家车企利润合计1032亿,也不到丰田汽车利润的一半。
所以,现在的中国汽车,客观上还在拼杀内卷的阶段,大部分汽车公司赚的是辛苦钱,甚至仍在亏钱。
产业洗牌正在进入深水区, 等大部分汽车公司出清了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在未来看到比肩丰田、甚至超越丰田的世界级巨头车企。
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投资者通过重仓汽车行业赚到大钱的难度非常大。但,不妨碍你系统的跟踪这个行业。
2、产品的设计、性能、配置、价格是否精准匹配了市场的需求?举个例子,比如理想汽车就在聚焦家庭用户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3、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如何?其技术应用(三电、智能座舱、智驾)是否领先或主流?迭代速度如何?能否打造“爆款”车型?
汽车的可靠性、安全性是生命线。用户满意度、投诉率、权威评测结果是重要参考。一次重大质量事故(如自燃、断轴)或信任危机(如数据安全)都可能重创品牌。
而投入能否高效转化为领先技术和有竞争力的产品也是考验车企实力的一个重要观察点。
比如,关键部件(电池、芯片、电机)的自产比例如何?零部件的整合度高不高?供应链的韧性强不强?公司有没有多源供应的能力?在应对如自然灾害、地缘政治等突发风险的时候,公司的应对能力如何,等等。
比如,管理层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是否前瞻且清晰?战略是否具有连贯性和可行性?一旦战略落地,其执行的速度和效果如何?能否按计划推出产品、达成销量目标,等等。
不指望车企能短时间内赚取超额利润是一个客观的现状,但我们不得不关注他们自由现金流(FCF)能否持续改善。
尤其对新势力汽车的投资者来说,巨额资本开支和研发投入需要强大现金流或融资能力支撑,如果车企无法保证,那么你的这笔投资的最终收益恐怕亦难保证。
而净利率受期间费用的影响很大,我们需要关注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车企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等起了变化。
资产负债表中,公司的杠杆水平(资产负债率)如何、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如何、库存和应收账款周转效率是否健康。
融资能力方面,对于尚未盈利或需要持续投入的企业,畅通的融资渠道(股权、债权)至关重要,别钱还没到位,公司先不行了...
现阶段,为争夺市场份额(尤其新能源),主流车企纷纷降价或增配不加价,行业利润率被一再压缩。
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知道长期价格战必不可持续,未来必将导致行业内部分弱势企业现金流枯竭、退出市场(如威马、爱驰等)。
投资者们需关注相关企业参与价格战的底气,如成本优势、现金储备等,以及他们的应对策略,如降本增效、差异化竞争、积极出海等,以等待价格战后的行业格局优化的机会。
同时,我认为目前汽车(主要指国内)的实际需求增速可能低于预期,尤其在某些细分市场。所以,如果未来车企的产能利用率不足,将导致固定成本分摊压力家大,加剧行业亏损。
另外,我一直认为现阶段,汽车技术迭代的速度太快,未来的路线仍充满不确定性。
任何车企,一旦押错技术路线,或技术迭代速度跟不上,则可能导致巨额投入沉没、产品力迅速落后。
所以,一些技术储备不足、研发投入不够灵活、对技术的趋势不够敏锐的车企,我建议你远离。
最后,虽说汽车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也需谨记:这是一个投入巨大且变现周期长的过程,因为这不仅涉及到技术与投入,还涉及相关国家与地区的法律法规、用户接受度等限制。
还是那句话,也许等所有条件都成熟了,但有可能你(车企)却不在了...投资者在这方面不亦过分乐观。
投资汽车整车行业,如同驾驭一辆在崎岖山路高速行驶的赛车。前方既有电动化、智能化带来的广阔蓝海,也充斥着技术迭代、产能过剩、价格厮杀的风险沟壑。
而我们能做的,是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买的便宜是王道。然后,对这个行业的风险充满敬畏---要知道,这是个不容易理解并吃透的行业。但是,最终杀出来的企业,其块头必将比现在高出一个量级。
所以,唯有持续学习、独立思考、保持理性,方能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行业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长期阿尔法。